2025-09-28 09:13:23 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【字体:
打印

​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全国“五小”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区,来自辽宁的四项职工创新成果格外亮眼。它们均出自一线岗位,针对生产中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以“小发明、小创造”实现“大突破、大效益”,尽显辽宁产业工人的匠心与智慧。

01
9种方法堵死窃热漏洞!热力人填补行业管理空白



四四方方金属柜,里面“装”9种防窃热方法,解决了供热企业冬季供暖季被用户窃热的“心头病”。

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大发能源分公司周源创新的“用户热计量表防窃热方法”,不仅有效遏制了窃热行为,还填补了国内热量计量表管理的空白,在全国同行业中都有推广价值,让供暖计量更公平、更精准。

02
煤矿里的“磨钎神器”!新手也能快速上手



针对煤矿巷道钎头磨削“质量差、寿命短、操作难”的问题,铁法煤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小青煤矿的李新伟研发出一款“煤矿巷道用钎头刃磨机”,操作还特别简单,新手学一会儿就能上手,既保障了作业安全,又提升了磨削质量,让钎头寿命更长,作业环境也更整洁。

对比传统工艺,光每年节省的费用就至少3万元,还填补了煤矿领域钎头精准刃磨的空白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
03
蓝色小工装省出192万!大连中车钳工让线缆下线效率翻番



这个像老式收音机的蓝色小盒子(线缆记米下线工装)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辆钳工姚永运的“得意之作”。

过去,车厢线缆下线工序堪称“占地又费人”,记米不准还常返工。姚永运设计的“线缆记米下线工装”可同步完成线缆测量、缠绕、剪裁,一下子把工区占地压缩到5平方米,1名工人3小时就能搞定一节车厢下线。

按年产800节车厢算,一年能省超192万元人工成本。

04
告别“晃车”隐患!铁路工匠从结构入手保安全



以前0832捣固车跑快了就晃,时速超60公里更是让人捏把汗!现在,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工务机械段的霍峰从结构入手,解决了晃车问题根源,“0832捣固车和稳定车晃车专项整治”在“减震”更换失效的减震橡胶和旁承,再用垫片微调压缩量。



改进后效果立竿见影:车辆时速78公里以下完全不晃,78公里以上仅个别地段轻微晃动,安全隐患彻底消除。更惊喜的是,轮对使用寿命大幅延长,既保安全又降成本,一举两得!




辽宁一线职工的“五小”创新,每一项都扎根实际、解决真问题。这些藏在生产细节里的巧思,不仅是辽宁产业工人匠心的缩影,更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工匠力量”。


上一篇:创新打造“辽宁工人大思政课” “文化大讲堂”赋能职工艺术创作 下一篇:【工匠大会在现场】辽宁巾帼太飒了!大国工匠大会上这些“她成果”惊艳全场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