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9 09:24:41 来源:光明日报 作者:姚亚奇 点击数:
【字体:
打印

  来到辽宁沈阳浑南区,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一排排“身形壮硕”的工业机器人整齐排列,红色的机械臂上下翻飞,有节奏地生产作业。沈阳,这片曾经闪耀着老工业基地荣光的热土上,机器人产业正焕发新科技的工业之美。

  让冰冷的机械拥有敏捷的“身手”,新松中央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晓峰正是为它们装上“智慧大脑”的人。

  王晓峰和同事们设计的机器人,改变了传统工厂的生产面貌。通过这些工业机器人,移动几十吨重的大型设备、进行微米内误差的精细操作,变得轻而易举。

  8年前,王晓峰从东北大学毕业。“制造企业是我施展所学本领的最好平台。”学习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他,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就业方向的热门,改变自己的初心。脱下博士服,穿上蓝色工装,他怀着“让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,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”的目标,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难题。

  2018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“揭榜挂帅”项目。作为参与单位之一,新松开启了新一代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研究。接到这个项目后,王晓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,在研发中找到最优算法。他们的研发成果获得同时揭榜企业中的第一名。

  2023年3月,一家国内车企找到新松,提出要定制一套210公斤重载点焊机器人汽车装配生产线,而这一领域国内还是空白。经过半年多研发,这套机器人终于进入生产线测试阶段。然而在测试中,焊接质量、数据通信等大多数技术指标虽满足了客户需求,但动作节拍却慢了10秒。

  王晓峰所在的团队临危受命。面对控制器成本不能提高、提速后要保证性能稳定等一堆限制条件,他们反复求证“正确答案”。“机器人不一定非要‘走’直线,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弧线弯比直角弯更稳定。”于是,王晓峰带领团队连夜修改代码,终于将速度提了上来,稳定性也得到了保证。第二天一大早,真机实验取得成功。

  2023年11月8日,包括王晓峰在内的新松机器人研发团队被辽宁省委宣传部、省精神文明办授予辽宁“时代楷模”称号。这一荣誉来之不易,来自敢闯敢拼的勇气、脚踏实地的科研,以及一次次里程碑式的突破。

  如今,王晓峰和团队仍在升级改造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由新松设计的各类工业机器人在多家国内工厂成功应用,为工业生产注入强有力的科技动能。


——《光明日报》( 2025年10月09日 15版)

上一篇:【一线实践】辽宁省总工会:31万职工受益“网络安全宣传周” 下一篇: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