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3 09:18:44 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【字体:
打印


技改先锋热轧线上创效八千万


——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热连轧厂高级技师、2300生产作业区轧钢工郭鹏




获得荣誉

全国劳动模范

奋斗寄语

在建设钢铁强国的征程上,我会用匠心与坚守,诠释技术工人的责任与担当。”


7月11日7时30分,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热连轧厂(以下简称“热连轧厂”)高级技师、2300生产作业区轧钢工郭鹏,准时出现在产线上,开启忙碌的一天:巡查生产线设备,跟踪当天产线重点生产品种、工艺执行和操作纪律等情况,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和产品质量达标。

“我手机24小时开机,只要生产线上出现问题,半小时内我肯定赶到现场。”郭鹏说。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、完成大大小小的技术攻关与创新……凭借过硬技术,郭鹏成为热连轧厂公认的技改先锋。

1997年,18岁的郭鹏从技校毕业,进入热连轧厂1700生产线,成为一名卷取操作工。该产线是我国第一套,也是唯一一套自行设计、制造、安装的轧机。为学习技术,郭鹏随时向老师傅请教,就连换辊的间隙也不放过,追着问参数、学原理。仅用半年时间,他就能独立上岗;3年后,21岁的他在本钢集团卷取工技能大赛中夺冠,成为厂里最年轻的“技术状元”。

郭鹏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。凭借这样的积累,近5年来,他提出60余项合理化改进方案,总结编写80余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,还参与了热连轧厂三大规程和质量图谱的编写工作。这些成果已全部应用于生产工序,成为指导生产的“宝典”。

郭鹏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:由他主持的“降低热轧在线切损”项目,成功将热轧在线切损率降至0.35%,每年可节约成本900余万元,这一指标保持着国内2000毫米以上宽带钢轧机切损的先进水平;他主导的“短流程薄带钢硌印缺陷消除”项目,仅通过降低硌印缺陷,每年就为公司节约200余万元。

在2300生产线增产提效项目中,郭鹏大胆提出更改粗轧物料跟踪方式,并增加“定宽机板坯防碰撞”功能。经过技术攻关,产线轧制能力平均提升6块/小时,最高小时块数达44块,该项目还入选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优秀案例。他还参与调试出30余个新钢种。据统计,他的技术改进和技能创新累计为企业创效8000余万元。

从“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”到“辽宁工匠”,再到全国劳动模范,即便获得诸多荣誉,郭鹏仍是车间里最忙碌的人。他用一项项创新成果,在热轧线上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答卷。


上一篇: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展示】把奋斗印记“焊”在能源动脉上 下一篇:
Baidu
map